医药向新跃升,如何抓紧医药“硬资产”投资机遇?

DeepSeek、人形机器人“燃爆”了AI与科技赛道,2025年以来,A股的聚光灯总被人工智能、机器人、算力等前沿科技板块占据。

然而,近期以来,AI、机器人等科技赛道波动明显。当市场的目光还在集中科技板块的时候,一个此前经历多年调整持续被低估的赛道——生物医药,正在静静地获得资金的流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下称“科创生物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达15.52%,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4.18%,科创生物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

以创新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行业正在慢慢走牛,迎来行业的拐点。

医药向新跃升,如何抓紧医药“硬资产”投资机遇?

有分析认为,和过去相比,本轮生物医药的行情更加理性,背后是“政策+业绩+估值”三重共振。

首先,是产业趋势和政策导向更加明晰,市场信心有所提升;其次创新药企的创新产品商业化不断加快,企业的经营业绩好转,叠加财报季,不少创新药企实现盈利,投资胜率提高;最后,经历过前期大幅调整,医药行业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安全边际,进入业绩兑现周期,估值稳定性显著提升。

因此,当下的生物医药行业正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市场资金纷纷抢占布局。跟踪生物医药行业的被动型指数产品深受市场资金的青睐。

天风证券发布研报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末,被动医药基金规模为140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

聚焦近来市场表现,在众医药被动指数基金中,以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为代表的跟踪科创生物指数的产品交投活跃,成为市场布局生物医药机遇的利器。

“政策+业绩+估值”共振,医药迎拐点向新跃升

A股市场一直有“吃药喝酒”的说法。较好的防御性和成长性,令酒业与医药板块常被投资者长期关注。

过去四年,医药行业在政策调整、市场出清等变化中经历了深度的调整,医药行业行进到了底部。然而,正如寒冬之后必逢春,2025年以来医药行业正在慢慢走强,迎来行业拐点向新跃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末,今年以来万得医药大类指数累计涨幅达5.94%,万得创新药指数累计上涨超过了14%。统计被动指数ETF产品,2025年以来涨幅排名靠前的产品多为医药类ETF产品。

面对医药板块特别是创新药2025年以来的上涨,市场人士表示,医药、创新药走强的背后是“政策+业绩+估值”等多方因素的共振。

医药向新跃升,如何抓紧医药“硬资产”投资机遇?

从政策端来看,近一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到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不断,战略上提升到了新高度。

202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创新药提升至“新质生产力”战略高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近期,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旨在推动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智化转型,目标到2027年实现数智技术在医药全产业链的应用,提升医药工业的竞争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在资本市场,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持续支持生物医药在内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在科创板等市场通过IPO、定增等方式实现融资通道的打通。

业绩方面来看,医药企业在过去几年持续不断加大资金研发创新,带来短期的业绩承压甚至亏损。然而,随着企业创新药品上市后商业化不断放量,以及丰厚出海授权收入,利润端持续减亏,多家公司来到扭亏转盈的关键时刻。

特别是创新药企业表现较好。据开源证券的研报,2024年创新药企收入平均增长36.8%,其中2024年下半年的收入平均增速达到50.4%。比如科创板上市药企百利天恒,2024年盈利37.08亿元,扭转了连续3年亏损局面。

估值方面来看,经历了过去4年的调整,目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保持在25-40倍之间,从过去10年看,相对沪深300指数估值溢价率处于底部。

以科创生物指数为例,wind数据显示,经历过一段上涨,截至2025年4月30日末,该指数的市盈率(剔除负值)为44倍,虽然估值有提升,但是相较过去两年,估值仍处于低位,还有成长的空间。

另外,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2024年末已突破3.1亿人,慢性病管理、肿瘤治疗等刚性需求增长,叠加消费复苏,医药行业在“银发经济+消费复苏”双轮驱动下,市场空间较大。

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技术赋能医药行业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指出,AI医疗在提升医疗器械功能、检查检验结果解读、辅助临床医生决策、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较大,企业有望借助AI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客户黏性,巩固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政策+业绩+估值”共振下,医药行业正在引领拐点,行业的成长性价值正在被关注。

善用利器,把握医药“硬资产”投资机遇

2025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的上涨,吸引着市场投资的关注。从港股到A股,市场资金在慢慢地流向生物医药行业。

观察市场情况,资本市场生物医药行业上涨不只是机构资金的盛宴,也是普通投资者能够把握到的投资机遇。作为普通投资者,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高效便捷的投资利器。

回顾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走势,无论是去年火热的红利资产,还是今年年初的疯狂的AI、科技,有一种工具成为市场资金的重要选择,那就是被动型指数化投资ETF产品。

ETF产品通过跟踪相关指数,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规模的龙头企业,从而降低单独投资个股的风险。同时,ETF产品采用被动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指数,投资组合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把握市场机遇。

在2025年以来医药行业的上涨行情中,跟踪医药相关指数的ETF产品也成为了市场资金的不二选择。其中,跟踪科创生物指数的相关ETF产品深受市场资金的青睐。

医药向新跃升,如何抓紧医药“硬资产”投资机遇?

作为严选科创板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市值TOP50的科创板细分指数,科创生物指数聚焦创新药+创新器械,聚集医药“硬资产”,科技创新属性更强、研发实力出圈。

2024年度,该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增长达83.96%,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25.71%,显著领先行业。与主流生物医药指数相比,科创生物指数自带高弹性特征。

从区间的涨幅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4年医药行业资产大幅上涨时,科创生物指数最大涨幅分别为90.02%、56.83%、51.06%。

科创生物指数的高弹性和医药“硬资产”特性,使得跟踪该指数的相关产品在这轮医药行情中表现较好,不少科创医药指数ETF产品年内涨幅较大。

比如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截至2025年4月30日,该基金累计上涨17.25%。2025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了0.54亿元。

作为老牌公募,嘉实基金为普通投资者考虑,在布局科创医药指数ETF产品的同时,还布局了科创生物指数ETF的场外联接产品(A类代码021060,C类代码为021061),助力场外投资者布局医药投资机遇。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医药板块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进攻能力,创新药板块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较小,血制品、器械和仪器存在自主创新机会,持续建议关注创新药和仿创药主线。

医药行业迎来拐点和投资机遇,善于把握医药“硬资产”机遇的投资者,不妨关注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为代表的相关产品。

注: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尺度商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zutan.com/ndews/6374.html

(0)
尺度商业的头像尺度商业
上一篇 2025年5月7日 下午1:59
下一篇 2025年5月7日 下午2:00

相关推荐

  • 水井坊2024年ESG报告:以全价值链低碳转型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4月29日,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井坊”)正式发布《2024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系统披露了企业在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领域的战略规划、实践成果及未来目标。作为中国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这是水井坊继2022年首次披露ESG报告以来,对外发布的第四份ESG报告。在本次报告中,水井坊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正式明确20…

    2025年5月14日
    1200
  • 净利润骤降69%,“非洲手机之王”跌破千亿

    文 | 张佳儒 2024 年,一家中国手机厂商接连入选“2024中国企业500强”、“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仅如此,这家手机厂商还上榜2024年美国《时代》周刊“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 然而,这家手机厂商的手机产品,在国内各大商场却难觅踪影,也鲜有消费者使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消费者对这家厂商的手机爱不释手,市…

    2025年5月10日
    2200
  • 紧急通知:我们改名了!这个「新身份」真的很难不心动啊

    来源:2025美好生活博览会 某天下午,工作群突然弹出 99 + 消息点开一看 —— 是的家人们!你没有关注错!2025 首届出口转内销商品博览会正式升级为 —— 2025首届美好生活博览会(简称:好博会) 原本我们想了 108 个备选名:「买遍人间值得展」「躺平不如逛逛展」「钱包友好生活节」 但发现还是「美好生活博览会」最契合 逛展 = 把美好生活打包带回…

    2025年5月15日
    1200
  • 零售业务税前利润亏27亿,万亿渤海银行怎么了?

    文 | 刘振涛 上市银行不断披露2024年成绩单,银行的零售业务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银行零售业务“躺赚”越来越难了。 作为股份制银行中“最年轻”的渤海银行,零售业务收入下滑最大,下降达45%。 在渤海银行披露的年报中,公司董事长王锦虹致辞表示,2024年是渤海银行“进”的一年,该行整体经营稳中有进、稳中有质,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走实、成效…

    2025年4月17日
    2800
  • 4任董秘一锅端,他们都因造假了

    文 | 李德林 如果你的薪水是20万左右,突然有个老板说:小兄弟,你那几两碎银子在北京还不够买个厕所,来我这儿吧,我给你300万。恐怕很多人都扛不住这样的诱惑。面对将近15倍的薪水,黄怡毫不犹豫跳槽了。 黄怡2024年毫无悬念地拿到了309.42万元的薪酬,在浙江604位董秘中成为薪酬冠军。当然,很多浙江老板是非常节俭的,721家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604位…

    2025年5月15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