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4月底,“川系房企”邦泰集团在安徽芜湖经开区耗资2.14亿元摘得64.2亩地。这只是今年以来,该民营房企频繁拿地的一个缩影。
据相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邦泰集团已斩获了13宗地块,另据克而瑞监测披露,该期内邦泰拿地耗资50亿元,跻身2025年前4个月新增土地价值排名第13位,而去年全年拿地耗资才也不过59.6亿元,排名第41位。
这从侧面看出,今年邦泰集团“有点凶猛”。按克而瑞口径披露,2025年前4个月,邦泰新增土储货值104亿元,排名第13位,而去年全年新增货值131.2亿元且排名第37位。
同样还是以上述机构统计,今年前4个月,邦泰集团全口径销售额70.9亿元,权益销售额70.1亿元,权益销售比率相当高,可见其更偏爱独立操盘开发。
依此计算,邦泰今年前4个月拿地销售比居然达到了70.52%,反观当前头部房企对拿地销售比差不多控制在50%以下,以防投资风险。
就川系房企来说,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新希望地产,今年前4个月全口径销售额44.8亿元,排名第55位;权益金额25.6亿元,排名第69位。去年全年,新希望地产与邦泰销售额“咬得很紧”,分别是169.1亿元、168.9亿元,排名第55位、56位,但权益销售额分别是107.7亿元、164.9亿元,排名第62位、46位。
依此来看,今年以来,邦泰暂时已赶超了新希望地产,虽然今年新希望地产也在扩张拿地,但邦泰的扩张速度明显要更快些。
纵观近三五年看,川系房企发展可谓“你倒下,我起来”,能做到基业长青且持续壮大的太少了。比如早期的成都置信集团,这几年债务爆雷且黯然退市的蓝光发展。
曾经一段时期,新希望地产、成都德商集团主打新派豪宅飞速崛起,在全国扩张拿地,以及背靠四川强地级市突围向上的领地集团、邦泰集团、四川滨江、阳光大地、远达集团等多家民营房企。
如今看,上述多数已沉寂,只剩新希望地产和邦泰,还有远达、四川滨江、万华等,被业内称之为川系房企之光,但全国化的规模量级尚待更进一步。未来,这几家又会如何,也都很难说得清楚。
来源:地产密探图库
从邦泰崛起史来看,其最早起家于四川乐山,早些年前集团总部已落子成都,对外以四川邦泰投资集团(简称邦泰集团)展示,公司核心股东及高管包括罗勇、石凌涛、王智勇、何流等。
在四川强地级市的市场,包括邦泰、远达等因长期深耕致使销售确实强悍,比如去年邦泰斩获了近92.5亿元,远达则收金超50亿元,排名冠亚军。去年成都市场,邦泰分别斩获34.12亿元,排名第24位,远超27.1亿元的新希望地产、22.18亿元的德商置业、21.9亿元的远达集团。
今年一季度,邦泰和远达销售额继续稳居四川强地级市前三,分别达到19.11亿元、11.01亿元,而在成都市场,远达独领川系房企风骚,以13.41亿元跻身TOP20房企,遗憾的是邦泰居然未入围TOP50榜单。
很显然,邦泰这几年避开了成都日益激烈的土拍市场,但远达因在成都这两年高溢价频繁拿地而快速崛起,但放眼全国,今年内邦泰销售额要大得多,且受益于在全国多个区域的二三城市拿地布局。
综合来看,邦泰之所以敢于在全国高举高打拿地,核心仍在于在四川强地级市销售市场处于霸榜位置,暂时无人能撼动,这为其到省外扩张提供了持续的弹药,但成都作为其总部所在地,应迎头赶上,增加市占率。
当年蓝光之所以败北的教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只顾征战华东、华中等热门区域,却几乎丢了成都大本营市场,造成“退无可退”的难有回旋余地。对前述仍然活跃的川系品牌房企来说,稳住成都市场地位,才是更好地放手一搏。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密探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zutan.com/ndews/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