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恒瑞”市值483亿,三个沈阳人赢麻了

文 | 张佳儒

《202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王俊民和范秀莲分别拿下西藏首富和西藏第三富。值得注意的是,两人是辽宁沈阳老乡,还来自同一家公司

原来,王俊民和范秀莲因所在公司注册地在西藏,因此被部分机构纳入西藏富豪统计。他们所在的公司叫海思科

根据官网,海思科最早的名字叫成都博瑞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1年上市时,公司的名称变成了西藏海思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一名称的转变,背后与一场收购案紧密相连。这起收购后,王俊民和范秀莲的创业方向开始改变,还成就了一家市值480亿元的医药巨头。2025年4月10日收盘,海思科总市值483.1亿元,创下历史收盘最高市值。

在这一系列重大变化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沈阳创业合伙人,拿下两个“首富”

1987年,24岁的范秀莲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企工作。7年之后,范秀莲辞职了。几乎同期,沈阳老乡王俊民也放下“铁饭碗”,与范秀莲在华西制药厂相逢,两人共同开拓药品经销业务。

在西南地区,沈阳人郑伟正以技术专家身份崭露头角。1990年代,他从沈阳药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康弘药业,主导多个新药研发项目,逐渐成为国内医药研发领域的佼佼者。

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范秀莲与郑伟结识,三人发现,范秀莲与王俊民擅长销售网络,而郑伟在医药研发上造诣颇深。看到彼此优势互补,三人一拍即合,就此开启合作创业之旅。

在市场上,三人被叫做海思科“三剑客”。三人极度低调,几乎不曾公开露面,创业初期的细节鲜为人知。

海思科官网显示,2020年7月,海思科前身--成都博瑞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初创阶段,海思科将目光聚焦于肠外营养注射液等特色仿制药领域,积累了第一桶金。期间,三人与西藏康欣药业有所来往。

2007年,西藏康欣药业遭遇经营困境,出现亏损,原股东无意再继续经营。王俊民、范秀莲、郑伟三人看准机会,果断受让西藏康欣药业股权,拿下后者手握的数十个药品批号。

这笔交易极为重要,海思科官网称,“为发展成为集团化公司埋下伏笔”。

外界有观点认为,借助这笔收购,海思科整合资源,不断拓展业务领域,逐步构建起研产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还加速了资本化的进程。

“小恒瑞”市值483亿,三个沈阳人赢麻了

2012年1月17日,海思科在深交所上市。招股书中,海思科将西藏康欣药业认定为公司前身,足见西藏康欣药业在海思科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地位。此后,该公司更名为西藏海思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思科上市后,股价整体震荡上涨,总市值从上市首日的76亿元,震荡上涨至2025年4月10日收盘的483.1亿元。

在海思科市值增长的过程中,来自沈阳的“三剑客”财富水涨船高,拿下两个“首富”。

据媒体报道,《2020胡润百富榜》上,范秀莲以80亿元财富位列沈阳女首富。《202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王俊民以150亿元财富成为“西藏首富”。

4月10日,海思科市值创新高,“三剑客”财富进一步增长,可谓是赢麻了。

年线5连涨,“小恒瑞”凭什么?

观察海思科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以2020年为界,可清晰划分为两大阶段。

自2012年上市至2020年期间,公司股价波动极为剧烈,年线呈现涨跌交替的态势。自2021年起,海思科股价却出人意料地实现了年线5连涨。

从业绩层面来看,2021 年之后,海思科的业绩并非持续上扬。以2023年为例,公司营收为 33.55 亿元,这一数据低于2018年与2019年的水平;其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95 亿元,在历史数据中并不突出,甚至不及 2012年上市首年的4.43 亿元。

那么,海思科凭什么年线5连涨?这背后是海思科的创新转型。

海思科创始人范秀莲曾表示,在发展路径上,要有长远眼光。一开始大家都做仿制药,如果赚了钱不去做研发,一直靠仿制药得过且过,一旦国家政策变化了,那就会遇到断崖式的下跌。

2007年收购西藏康欣药业时,海思科就开始了“仿转创”。西藏康欣药业数十个药品批号,以及生产资质与生产场地,是海思科创新药研发体系的基础。2012年上市后,海思科迅速组建创新药研发团队。

2012年3月,著名科学家邓炳初加盟海思科。根据公开信息,邓炳初是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前首席科学运营官,在搭建创新药研发体系上有丰富经验,曾主导完成多个1.1类新药早期立项 。

除了邓炳初,海思科还有多位核心技术人员有恒瑞医药工作背景,这表明了公司对创新药研发的重视。正因如此,海思科也被称为“小恒瑞”。

经过长达8年的等待,2020年12月,海思科首款创新药环泊酚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环泊酚是公司乃至我国第一款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化药1类创新静脉麻醉药,打破称霸市场30年的进口产品丙泊酚的垄断。

自此之后,环泊酚成为海思科重要营收来源。

根据2023年报,海思科提到的麻醉药物就是环泊酚注射液,麻醉产品营收8.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25.32%,该产品毛利率89.94%,居所有产品中毛利率之首。2024年半年报显示,麻醉产品营收占比30.66%,继续稳居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

从海思科环泊酚的案例可见,创新药研发周期长、研发风险大,但一旦研发成功并上市,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且长久的经济效益,这是仿制药完全无法比拟的。

除了环泊酚,海思科还布局多款创新药。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进入临床阶段的1类创新药产品有16个,覆盖“麻醉疼痛+代谢+肿瘤+呼吸”四大板块。

自2020年底,海思科环泊酚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开始,公司股价开始了年线5连涨。券商人士认为,海思科拥有丰富的创新药布局,业绩前景更为广阔,这是支撑其在资本市场估值的重要原因。

目前,海思科还在加码创新药。4月6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修订稿),拟募资13.65亿元,其中9.65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

综合来看,海思科在三个创始人带领下,从仿制药起家,并通过收购和引进人才搭建创新药体系,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成功完成“仿转创”。公司的创新药布局,赢得了资本的认可。未来,海思科还将实现怎样的成绩,尺度商业将保持关注。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尺度商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zutan.com/ndews/4153.html

(0)
尺度商业的头像尺度商业
上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下午6:35
下一篇 2025年4月10日 下午6:37

相关推荐

  • 净利润降91%,“公募第一股”发生了啥?

    文 | 刘振涛 作为国内唯一挂牌上市的公募机构,“公募第一股”中邮基金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 “619.03亿”,“598.74万”,这是中邮基金2024年财报中的两个重要数据,前者是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后者是公司去年的净利润。 对比数据可知,中邮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去年增长了30多亿,增幅达5.75%,而净利润却从2023年的7000多万元下降91%至59…

    2025年4月10日
    2300
  • 剑指全球第一,250亿储能独角兽冲刺港股IPO

    文 | 董武英 2020年初,在“电力系统转型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志轩发出了储能行业的“发展之问”:都说储能前景广阔,为什么储能企业的日子却不太好过? 这个问题反映了当时储能行业面临的困境,但这并没有吓退那些有志于储能事业的创业者。2019年12月,吴祖钰从全球第一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离职,全身心投入了储能事业。 6年之后,吴祖钰带领着…

    2025年4月15日
    2300
  • 老将刘小军空降,万亿规模渝农商行迎新董事长,行长“减负”了

    文 | 刘振涛 半年前,规模最大的上市农商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下称“渝农商行”)董事长辞任,作为当时唯一的执行董事,行长隋军代为履行董事长。 代履行董事长后,隋军成了上市农商行中“最忙”行长,一人身兼三职:行长、董事长、董秘。 如今,渝农商行迎来了新董事长,刘小军被董事会选举为新任董事长。行长隋军也终于结束“一人兼三职”的情况,肩上的担子松一下了。 渝农…

    2025年4月24日
    1400
  • 世界,您好!

    欢迎使用WPCOM。这是您的第一篇文章。编辑或删除它,然后开始您的博客!

    2017年4月14日
    8222
  • 个人业务利润降30%,3万亿规模宁波银行也有“烦恼”

    文 | 刘振涛 资本市场进入财报披露季,上市企业过去一年的成绩令市场高度关注,特别是市场“分红大户”——上市银行的成绩备受关注。 近日,宁波银行交出了成绩单,资产规模增长突破了3万亿大关,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增长,不良率依旧保持上市银行中的低位,连续18年低于1%,这是这家优等生的成绩单的A面。 宁波银行也披露了分红方案,拟10股派发9元,现金分红率虽然没有达到…

    2025年4月15日
    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