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争端持续数周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塔吉特和家得宝等企业近日向中国供应商发出通知,要求恢复此前因关税战暂停的货物发运,并明确新增加的关税成本将由美国买家承担。这一转变标志着美国零售商在供应链压力与政策不确定性中作出的妥协,也凸显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贸易中的不可替代性。
据多家中国出口商透露,自4月21日美国零售商代表与总统特朗普会晤后,江苏、浙江及广东等地的企业陆续收到恢复发货的通知。例如,宁波一家大型文具出口商表示,沃尔玛已要求其重启对美正常供货,且美方将承担关税上调后的额外成本。浙江省某服装制造商负责人称,尽管此前因美方要求降价50%而暂停发货,但当前订单已按原价恢复,尽管仍有部分积压库存待处理。
此次恢复发货的背景颇为复杂。此前,美国零售商曾试图将关税压力转嫁给中国供应商,要求降价10%-30%以分担成本,导致部分企业被迫暂停出口。例如,一家广东陶瓷出口商透露,美方进口商曾要求其降价30%,导致做一件亏一件,最终只能暂停合作。中国商务部对此类行为提出批评,认为其扰乱市场秩序,并约谈相关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零售商的立场转变与白宫的近期动向密切相关。特朗普在会晤中释放了不维持当前关税水平的信号,但未明确具体调整计划。分析指出,沃尔玛等企业的妥协反映了特朗普面临国内商界的压力——若供应链断裂导致货架空空,通胀加剧与民众不满将直接冲击其政治前景。
中国供应商的现状则呈现冰火两重天。尽管部分企业得以恢复原价订单,但亏损压力仍未消散。江苏一家纺织品出口商表示,现有订单仅能覆盖积压库存的一半,且原料成本高企,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此外,订单结构也出现分化:节庆类商品优先恢复,而日常款式的订单被大量取消。广东潮州某陶瓷企业负责人称,已开始开拓南美和中东市场以降低对美依赖。
市场影响方面,美国消费者恐成为最终代价的承担者。沃尔玛此前估算,关税导致采购成本增加10%-15%,亚马逊等平台部分商品售价已上涨近30%。若145%的高关税持续,美国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尽管如此,美国零售商仍坚持恢复中国供货,因其短期内难以找到价优质优的替代供应链。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重申,美方单边加征关税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全球产业链,呼吁取消所有对华限制措施。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商正积极制定应急计划,包括多元化市场布局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潜在的政策反复。
展望未来,中美贸易关系仍充满不确定性。尽管零售商恢复发货缓解了短期危机,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走向尚未明朗。专家指出,两国企业的务实合作凸显了全球化供应链的韧性,但政治博弈的阴影始终笼罩着经贸关系的未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海外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zutan.com/ndews/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