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做到全球第三,250亿储能龙头冲刺港股IPO

文 | 董武英

2019年12月,从宁德时代出来的吴祖钰创立了一家公司,此时正值国内新一轮新能源产业爆发的前夜。2024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这家公司以250亿元的估值上榜,排名第270位。

从创立到估值250亿元,仅花了6年,这家公司的名字叫海辰储能。

近日,海辰储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港股IPO上市。据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2024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在2024年,海辰储能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2.8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18亿元。

成立6年估值250亿,成为全球前三,海辰储能经历了什么?

6年做到全球第三,250亿储能龙头冲刺港股IPO

海外市场占比接近3成,2024年扭亏为盈

成立以来,海辰储能避开了宁德时代所在的动力电池市场,选择专注于储能领域,提供储能电池、储能系统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强劲储能需求的带动下,海辰储能在短短6年间实现了较快增长。

据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15亿元、102.02亿元和129.17亿元,保持着较快增速。毛利率分别为11.3%、12.1%和17.9%。

2022年和2023年,海辰储能净亏损分别为17.77亿元和19.75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1.05亿元和2.25亿元。2024年,由于营收规模和毛利率的显著提升,海辰储能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8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18亿元。

海辰储能在2024年的扭亏为盈,主要来自于储能系统业务和海外市场的迅速发力。

海辰储能主要营收来自于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此外还有占比较小的材料和其他业务。2022-2024年,海辰储能电池业务营收分别为25.38亿元、79.57亿元和79.6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2%、78.0%和61.6%。

储能电池销量保持较高增速,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3.3、15.6和28.3GWh。但由于原材料下滑和竞争加剧等原因,海辰储能电池产品平均售价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022-2024年每Wh平均售价分别为0.8元、0.5元和0.3元。

与之对应,海辰储能电池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7%、12.5%和9.0%,在2024年出现明显下滑。

在储能电池量增价减情况下,储能系统业务成为营收和利润主要增长点。2022-2024年,储能电池销量分别为1.0、2.2和5.3GWh,售价稳定为每Wh 0.9元。因此,其储能系统营收保持高速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9.09亿元、19.73亿元和46.7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5.2%、19.3%和36.2%。

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下滑,价格保持稳定的储能系统业务毛利率更高,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5.0%、13.2%和33.7%。

更重要的是,欧美等海外市场的迅速发展,为海辰储能带来了更高的利润水平。

据招股书介绍,2022-2024年,海辰储能国内市场营收分别为36.15亿元、101.01亿元和92.1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100.0%、99.0%和71.4%。但国内业务毛利率下滑明显,2022-2024年国内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1.3%、11.9%和8.1%。

海辰储能海外业务此前两年规模较小,营收分别为3.3万元、1.01亿元,但在2024年迅速爆发,营收飙涨至37.0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至28.6%。

同时,海外业务的高毛利率也显著带动了海辰储能的毛利率水平。2022-2024年,其海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4%、31.9%和42.3%。

2024年,海外市场毛利润首次超过国内市场,成为海辰储能最大的利润来源。海外市场毛利润高达15.64亿元,国内市场毛利润为7.45亿元。对于2024年毛利润的高增长,海辰储能表示,原因为储能系统海外销售大幅增加。

目前,海辰储能已经开始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布局了生产基地,是第一家在美国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中国公司。据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此次港股IPO,其募集资金用途之二即是拓展海外产能和搭建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以支撑海外扩张战略。凭借海外市场实现扭亏为盈的海辰储能,能进一步实现突破吗?

6年做到全球第三,250亿储能龙头冲刺港股IPO

研发费用率下滑,“储能黑马”还能狂奔多久?

2024年,以出货量计算,海辰储能在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高于比亚迪、瑞浦兰钧和中创新航。在出货量超过1GWh的储能企业中,海辰储能是唯一一家专注于储能领域的企业。

在这样巨头林立的储能电池市场,海辰储能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从招股书来看,海辰储能在研发上的投入较这些竞争对手仍存在一定差距。

2022-2024年,海辰储能研发费用分别为1.97亿元、4.85亿元和5.30亿元,逐年上涨。但考虑到营收变化,海辰储能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实际呈逐年下滑的态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46%、4.75%和4.10%。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研发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长时储能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电池企业研发费用率大多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2024年研发费用高达186.07亿元。2022-2024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2%、4.58%和5.14%,逐年上升。比亚迪和中创新航研发费用率也同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达到6.85%和5.11%。

亿纬锂能暂未公布2024年年报,但其2022年和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53亿元和27.32亿元,研发费用率5.93%和5.60%,明显高于海辰储能。

至于瑞浦兰钧,近年来研发费用率波动较大。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7.68亿元、9.91亿元和7.79亿元,对应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24%、7.20%和4.38%,研发费用绝对值和费用率同样超过海辰储能。

也即是说,目前在全球前6大储能企业中,海辰储能出货量排名第三,但其研发费用绝对值和费用率则处于倒数第一的位置。这或将对其未来技术创新能力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是,由于研发创新在电池市场竞争的核心作用,研发费用一般是电池企业最大的费用开支,其他5家储能龙头企业均是这样,唯有海辰储能,其研发费用规模不及管理费用规模。

2022-2024年,海辰储能管理费用分别为6.53亿元、7.10亿元和7.9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到18.07%、6.96%和6.11%。

这一比例远超其他电池企业。作为对比,近三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管理费用率均在2-3%之间,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则保持在2-5%之间。

目前来看,行业龙头们纷纷加大储能领域布局,储能市场的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

宁德时代已将“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位为公司三大战略发展方向之首。近期,宁德时代宣布赴港上市,募资用途之一即是推进匈牙利年产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以满足欧盟等海外市场不断增长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

除宁德时代外,亿纬锂能、比亚迪、中创新航、华为等企业均正在进一步推进储能业务发展,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在这种情况下,海辰储能这匹储能行业“黑马”还能狂奔多久?

尺度商业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尺度商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zutan.com/ndews/4335.html

(0)
尺度商业的头像尺度商业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午2:01
下一篇 2025年4月12日 下午2:00

相关推荐

  • 270亿科技龙头,杀向海外

    文 | 杨万里 年轻时的他,被朋友口中的“深圳遍地是机会”打动,毅然选择“深漂”。 他最初在一家电子厂上班,职务是加料员。后来,他从小作坊开始创业,“熬”过重重难关,拼出一家市值达272.7亿元的上市公司。 他叫李海周,他创立的公司叫兆威机电。如今,在A股上市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之际,兆威机电也参与了进来。近年来,李海周带领兆威机电持续拓展国际市场,旨在加速…

    2025年4月12日
    2300
  • 美东之战:同国家战略共振

    文 | 李德林 2025年的春天,人们都在怀念8年前乌镇的那一场饭局。2017年,在腾讯资本纽带之下,美团创始人王兴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张罗了一个饭局,王兴坐在马化腾的右手边,刘强东坐在左手边。那个被互联网誉为“东兴饭局”的推杯换盏,如今变成了修罗场。在风云变幻的2025年,美团和京东的征伐注定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符号。 东兴饭局成为互联网…

    2025年4月26日
    1000
  •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北京何以孕育“领跑者”?

    “机器人每跑一小步,都是人类科技的一大步”,这句对阿姆斯特朗登月名言的仿写,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的里程碑意义。 2025年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圆满结束。在总长21.0975公里的赛道上,20支来自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的机器人赛队展开激烈角逐。 赛场上,既有1米8的大高个儿 “天工 Ultra”…

    2025年4月21日
    1400
  • 剑指全球第一,250亿储能独角兽冲刺港股IPO

    文 | 董武英 2020年初,在“电力系统转型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志轩发出了储能行业的“发展之问”:都说储能前景广阔,为什么储能企业的日子却不太好过? 这个问题反映了当时储能行业面临的困境,但这并没有吓退那些有志于储能事业的创业者。2019年12月,吴祖钰从全球第一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离职,全身心投入了储能事业。 6年之后,吴祖钰带领着…

    2025年4月15日
    2300
  • 2900亿巨头连续盈利,AI芯片首富赢麻了

    文 | 张佳儒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不到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超7亿元,公司市值最高超3400亿元,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却真实发生了。 凭借对这家公司的持股,85后老板以870亿元财富,成为国内AI芯片首富,可谓是赢麻了。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表示,如果这家公司老板能持续抓住算力市场,将是未来中国首富的有力候选人。 这家公司叫寒武纪,老板叫陈天石。 4月18日,…

    2025年4月23日
    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